基本资料 姓 名 谢芳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4年12月23日 籍 贯 湖南 身 高 157cm 民 族 汉 专 业 小学教育 学 历 专 科(现正修数学本科) 毕业学校 湖南城市学院 毕业时间 2005年6月 外语水平 良 好 计 算 机 良 好 个人资料 2005年9月至2007年7月应聘到惠州英华学校担任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及舞蹈兴趣班,在工作中踏实认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数学)。每期都为学校策划了一台较成功的文艺汇演,编排了许多精彩的舞蹈节目。2007年参加惠城区文艺汇演获得二等奖和优秀辅导奖。2005年、2006年元旦都被请去参加陈江政府的元旦文艺汇演。2007年9月至今应聘到顺德养正西山学校担任一、二年级数学教学及音乐教学,2007年上学期在学校的说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8年9月在顺德本原小学任教数学(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上学期在青年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个人奖项 05至06学年度上学期在英华学校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数学) 05至06学年度下学期在英华学校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数学) 05至06学年度下学期被评为陈江镇教育系统优秀团员 05至 06学年度下学期评为英华学校优秀教师 2007年上学期在养正西山学校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 2008年上学期在本原小学青年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求职意向 小学低段数学 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份喜悦! 毕业于湖南城市学院的我,一直从事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对数学有着较深的研究,对舞蹈亦有着较浓的兴趣。 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在惠州英华学校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及舞蹈兴趣班,工作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教学小课题研究,曾多次参加学校的教学比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水平与自身的基本素质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5至2006学年度上、下学期在英华学校数学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一等奖(此校被上级评为“惠州市最具有竞争力的十大民办学校之一”);并多次在科组内上教研课,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2005至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验中,我所任教的两个二年级总分与平均分在年级中排列二、三名;2005至2006年度下学期期末测验中,我所任教的两个二年级平均分与优秀率在年级中排列一二名;2006至2007年度上学期期末测验中,我所任教的两个三年级班级平均分和总分皆进入镇前四名;曾撰写教学论文《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汇编入校出版的《英华学校教师论文选编》一书,并被学校推荐参加镇上的教学论文比赛;2005至2006学年度下学期被评为陈江镇教育系统优秀团员,并多次被英华学校评为“优秀教师”等。同时,也为学校的文艺汇演选送了许多舞蹈节目,如在2005年下学期元旦汇演中编排了《军中小花》《西班牙女郎》;2006年上学期编排了《好日子》《校园的早晨》等等,为节日的庆祝更增添了几分喜庆。2007年6月参加惠城区文艺汇演《天地喜洋洋》获二等奖和本人获优秀辅导奖。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在广东顺德养正西山学校担任一、二年级数学教学及音乐教学,积极参与学校里教研活动,在学校的说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8年7月有幸在广东省一级学校顺德本原小学任教一年级数学。在此期间,我注意钻研教材,注重理论跟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快乐中收获成功,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上学期在校青年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艺无止境,教学亦无边界。不管过程有多艰难,也不论结果如何,我终究会一如既往地追求我的教育人生梦想,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知道我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位,但我绝对是最努力的那一个。给我百分之一的机会,我定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平时写的文章 对在《新课标》指导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几个误区及对策之初探 谢芳 《新课标》已颁布并实施了多年,可以说,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在教育教学上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它转变了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普及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重要理念的实施与落实都未能落到实处,有时仅是“形式”与“走过场”而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研究解决,将直接影响新课改(本文主要就数学教学而言)的顺利实施。 一、情境创设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创设情境的目的必需非常明确,不能只为情境而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情境的创设要应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精彩镜头,再配置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创设情境不是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是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