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老师,湖北省某高级中学地理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1995年毕业于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属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政史系,后在华中师范大学进修本科文凭,先后取得政史专科和地理本科学历,并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长期担任高三地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现担任文科班高二(三)班班主任和地理教学。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班级管理细致入微。班主任工作经验己初步得到学校和社会肯定。事迹曾在公安县《教育内参》2004年第5期予以登载。经验或体会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度连续四年荣获由中国教育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组织的“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一等奖、二等奖、一等奖、一等奖和德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的获奖结果在《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27日第三版登载。获奖成果已被结集出版,书名《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汇编》由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题写,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邹时炎同志作序。 下面这个条例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制定并使用的《班级管理条例》,共享。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基本守则与规范 第三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章 量化与星级评定 第五章 违纪行为的预防与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序 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国靠国法,家依家规。班级作为一个整体,也应有规则来保障其正常运转。这些规则或潜于口头,或显于书面,因对象不同管理者不同,现实存在的形式和内容各异。 我做班主任工作这些年,一直都在实践中整理和细化书面形式的班级管理条例。通过整理,一些经验或教训渐成规范,条例的可操作性也绚成亮点。经过细化,本条例也从一千多字的原始版,增补到现在一万七千多字的2010年版。好多啊,必要吗? 细节成就经典。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欧洲也有谚语称:“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就是说,做事要从最细微处着手,那些具有颠覆性的破坏力量往往隐含于不经意的小事之间。说得再重点,就颇有我国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了。故细化是必须的。虽然我也不能保证“细到连一个魔鬼也钻不出来”,但尽可能吧。尽可能从最坏处去考虑,向最好处去努力。尽可能遏止我们人性中“恶的魔鬼”,使我们向善的本性有机会得到张扬。 所有这之后,我再来回想早期曾推出过的完美版、终结版,轻狂。赧颜,只增笑尔。 作为教书匠,我也有了我自己的《弟子规》了,哈哈哈哈嗡嗡作响。 运作效果如何?实践检验,大家评说吧。我倒不想也不好多说。 本条例直到06年都还在强化版、完美版、终结版等等之间跳跃,也没有目录和序言。但宪法是有版本和序的,于是在08年就跟着作了个秀并沿用至今。 是为序。 毛泽松 2010年8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健康有序的学习和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和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思路的载体,是对全体学生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原则上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和遵守。 本条例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不容质疑和侵犯。除班主任提出修改的部分条款可提交班级大会表决外,本条例作为一个整体不接受班级大会的表决。若班主任辞职或被罢免,本条例自动丧失对本班全体学生的约束力。 第三条 本条例保护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权利,维护和尊重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在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时,学生应无条件尊重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及相关服务人员。 第四条 本班实行量化管理,用规则提升道德。通过量化管理,保障班级正常运转,促成学生行为养成,整体提高学生成绩,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通过规则的运转,整体提升学生的尊严意识、维权意识和诚信意识。 第二章 基本守则与规范 第五条 在校期间学生以学习为主。学生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教师通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思想、有特长、敢创新、敢承担、有共性、有尊严、懂维权、能服从”的人。 第六条 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领导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代行学生家长的职责。学生应主动与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领导配合,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七条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诲应虚心接受,不得在课堂上因可能的违纪行为与任课教师闹对立情绪。有不同意见先保留,课后与任课教师交流,达成共识。不能达成共识则向班主任反映情况,班主任从中协调。若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可向学校有关领导反映。不得私自越级上访,人为将事态扩大化。不得以故意破坏课堂纪律、集体罢课、散布消极言论或对教师进行人格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第八条 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首先关注课堂纪律和可能达到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