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和个人信息 |
真实姓名: | 李文** | 性别: | 男 | 民族:汉族 |
出生年月: | 1974年11月 | 户口所在地: | 河北 |
暂 无 照 片 |
学历: | 大专 | 婚姻状态: | 已婚 | |
现所在地: | 河北 | 期望工作地点: | 不限 不限 | |
所学专业: | 汉语言文学教育 | 毕业时间: | 1997 | |
毕业学校: | 河北师范大学 | 外语种类: | 英语 |
求职意向 |
现在从事职位类别: | 初中类 | 现工作职位: | 初中语文教师 |
职称: | 中级 | 工作年限: | 14 |
求职类别: | 初中类 | 应聘职位: | 初中语文教师 |
工作性质: | 全职 | 最后登陆时间: | 2025-6-26 |
期望月薪: | 5000-6000 | ||
联系方式: | 您需要注册成为本站正式单位会员才能查看联系方式,点击注册>>> |
个人简历 |
个人简历: | 个 人 简 历 个人资料: 姓名:李文君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4年11月 籍贯:河北衡水 身高:180cm 职称:中学语文一级 婚否:已婚 身体状况:健康 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 毕业院校: 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联系地址: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阜城镇富强东路153号1号楼2单元401室 邮编:053700 联系电话:18957005956 E-mail:lwj727499@126.com 受教育背景: 从上学起,我受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关怀,到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全部选择了师范—中文,1995年9月,我满腔喜悦地踏进了河北师院(现在的河北师大西校区),在那里,博学的教授和宽松的人文环境使我的知识和素养快速提高,我最常去的地方是周围的书店和小市场的旧书摊,每次回老家总要背上百余斤的书。1996年夏,我从《辽宁青年》上读到残疾教师马文仲的教学事迹,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利用暑假打工挣了路费,于当年的8月12日到16日独自去了河南,在马老师的家里交流了三天,回校后在系里做了题为《心有朝阳, 奋斗不息》的采访报告,这对我后来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即诗化教育! 1997年自师大毕业后,我以一节《荷花淀》走进了我的母校——河北阜城中学。1998年起,我分别从沈阳、湖北、广西、北京等地或邮购或直接购置了数千元的教育理论书籍,他们中既有象于漪、宁鸿彬、钱梦龙、魏书生这样的教学名家,也有李镇西、钟德赣、陈军这样的教学新秀,还有周宏、李圣珍、卢勤、王宏甲、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系统的教育思想,是他们向我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教育世界,是他们时时洗涤着我的心灵,教我创新。 2004年6月,河北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取得本科学历。 工作经历: 1997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河北阜城一中担任语文教师,曾送三次毕业班,成绩位于衡水市前三名。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赴全国教改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学习工作一年,对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操作有了深刻的认识。 2010年1月至今,在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担任高中语文学科教学。 获奖情况: 大学期间,曾在演讲和书法比赛中获奖,并获得校级模范干部; 1997年,被评为模范班主任; 2000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2001年,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2002年,我指执教的《琵琶行》一课分别获得县级优质课和省百节优质课一等奖; 2004年,我所教的毕业班居年级之首,相当于市重点中学排名第三,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 2005年5月,在学校举行的教学大赛中获优秀奖。指导学生周荣荣发表习作《往事》(2005年2月14日《语文周报》第1版)。 2006年5月,我所执教的《哀江南》一课获创新课堂比赛一等奖;9月,因指导学生王君、刘升在“简妙作文”竞赛中获佳绩,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2007年以来,侧重于学生的体验性教育,分别带领学生开展援助流浪人活动,中秋节拜月感恩活动,《衡水晚报》及《燕赵都市报》均作了相关报道。 2008年春季,了解三三六教学模式,并独自在所带班级进行杜郎口教学的探索,三次参加中国名校共同体的会议。 2009年起,到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工作,致力于新课改的学习和探索。主办校报校刊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我将学校对课堂、对学生日常行为、对教职员工的要求分别编成了《杜郎口中学课堂展示歌》《杜郎口中学文明规范歌》《杜郎口中学十大铁律》。 论文发表: 2000年,在《语文报》(10月3日第6版)上发表了题为《虚词不虚》的论文; 2001年,在《语文周报》(10月24日第1版)上发表了随笔《一杯水》,在《学习方法报上》(3月5日第1版)发表了论文《端倪与端睨》; 2002年,在《作文报》上发表了《串喻不可顾此失彼》(10月21日第1版)和《诗歌鉴赏》(10月14日第6版)的论文; 2004年,与诗社友人合作出版了《重阳诗集》(收入本人独立创作的诗歌二十余篇);另有《解析祥林嫂那一“笑”》、《这个“寿”字不寻常》和《铺排,讽刺的有力臂膊》三篇论文同时在《考试报》(前两篇刊于1月7日第2版,后一篇刊于1月21日)上发表; 在2009年1月14日的《中国教师报》上发表了《教育的危险在于失掉了尊重》一文,另外在《高效课堂视频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多年来坚持写教学随笔,至今以逾百万字。 自我评价: 我始终是热爱着教育热爱着语文的!大量的买书买光盘以及四处求师访友都为了让自己在教学的路上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都为了让自己在教学中无愧人师的称谓。能够深入浅出第剖析一篇文章,能够从根源上揭示出一道题的实质!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教育就是为了服务生活,给学生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人生,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师生共同用自己的生活与文本碰撞,让自己的思维更灵活更充实,让自己的语言行为更为优雅,如此,高考则尽在其中! 喜爱古典诗文,尤其对《论语》《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办。知行合一,为人正直! 求职意向: 本人可以胜任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学科组长、校报编辑等职务,也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让信任自己的人欣慰,也由此赢得自己应得的报酬及尊重。 |
![]() |
版权所有:教师英才网
京ICP备19041156号-1
办公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路110号华信大厦911室 电子信箱:jiaoshiyc@163.com 邮政编码:100043 联系电话:010-8898 1758 传 真:010-8898 1758 |